《寒山寺》第5期

时间:2021-03-27来源:清 如

读《印光法师文钞》有感


印光法师是近现代最有影响的净土宗祖师。在数十年的弘法生涯中,他利用书信这种独特的方式,对来信求法的信徒有求必应,详细认真地回答了信徒所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与信徒来往的书信被佛弟子结集为《印光法师文钞》出版之后,受到净业行人的普遍欢迎和推崇,被信徒尊为修行净土法门的指南。我认为印光法师在伦理思想、净土思想、因果观念、戒杀放生等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下面略做阐述。


一、印光法师的伦理思想

印光法师作为净土宗的一代宗师,他不仅在修行净土法门方面有自己独到的修行体验,而且在伦理思想方面也有自己的建树。他在面对弟子遇到人生困惑时,都会在文钞中向弟子们介绍恪尽人伦之道。法师认为尽人伦之道是一个人修行学佛的基础。

印光法师在文钞中从世俗人伦的角度要求每个人都应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尽自己的人伦之道。法师在《与丁福保书》中云: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趋向。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

在这段论述中,印光法师认为,为人父母者,应当以慈悲之心对待子女;为人子女者,应当以孝敬之心来孝养父母。法师认为,只有人伦之道做好了,才能在修学上有成就。法师还以修造高楼为喻,告诉我们,一个人若对人不尽人伦之道,信佛学佛也不会有成就。

印光法师认为,夫妻和睦,教子有方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基础,也是对父母奉行孝道的表现。法师在《复周法利书》中说:“中庸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耽。宜尔室家,乐尔妻孥。子曰:父母其顺矣乎。盖言夫妻,兄弟和睦,则父母心中顺悦也。现为人子,不久则又为人父。若不自行悦亲之道,必生忤逆不孝之儿女。譬如瓦屋檐前水,点点滴滴照样来。光老矣,不能常训示汝。汝肯努力尽子道,则便可以入圣贤之域。将来往生西方,乃汝所得之法利也。”

印光法师认为,夫妻之间若能两情相悦,使父母为家庭的和睦而愉悦于心,这也是对父母尽孝的一种表现。若是夫妻之间不和,经常生气打骂,则做父母的整天会为这种紧张的家庭关系而忧虑,如此则谈不上孝道了。印光法师进而认为,夫妻之间若关系融洽,不仅能使父母心情开朗,而且还能够为子女树立一个榜样,子女将来也会一样善待他们。

印光法师在谈到教育子女时,在《家庭教育为天下太平之根本发隐》一文中特别强调了教育女子的重要性。

印光法师认为,教育好女子是关系到未来人类发展进步的根本,也是保持人伦道德的关键。因为,女子长大之后将成为人妻和人母,承担着哺育下一代的重任。女人的综合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未来子女的人品。因此,只有教育好女子,一个民族的将来才有希望。

二、印光法师的净土思想

作为净土宗的一代宗师,净土思想是印光法师最主要的思想。法师在修行净土法门方面有许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净土法门是所有法门中最简便易行的法门。印光法师在《复邓伯诚居士书二》中说:

念佛一法,乃背尘合觉,返本归元之第一妙法。于在家人分上,更为亲切。以在家人身在世网,事务多端。摄心参禅,及净室诵经等,或势不能为,或力不暇及。唯念佛一法,最为方便。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向发愿。除此之外,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一切时,一切处,皆好念。

印光法师在这段话中,重点介绍了净土法门的简便易行,并且认为净土法门尤其适合平时事务繁多的在家信徒修行。法师认为,在家人每天有很多俗事要做,难以做到像出家人那样静心参禅诵经。但是修行净土念佛法门则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处所,都能够念。

印光法师认为,净土法门是佛教八万四千法门中最为殊胜的法门。法师在《灵岩山笃修净土道场启建大殿记》中说: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虽具足惑业之博地凡夫,但能信愿念佛,即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纵已证等觉之高位菩萨,犹须回向往生,方可圆满佛果。是知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

净土法门之所以被称为殊胜法门,还在于修行净土法门能够使人带业往生。印光法师在《复裘佩卿居士书》中说:吾人在生死轮回中久经长劫,所造恶业,无量无边。若仗自己修持之力,欲得灭尽烦恼惑业,以了生脱死,其难愈于登天。若能信佛所说之净土法门,以真信切愿,念阿弥陀佛名号,求生西方,无论业力大,业力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印光法师认为,众生会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如果依仗自力修持,想要了脱生死,必须到业尽情空才可以。如果念佛,仰仗佛力,即使犯了五逆十恶之罪,也能够带业往生西方,最终蒙佛接引。

印光大师在临终前,还念念不忘劝人念佛,他在圆寂前一天还嘱咐真达法师等人说:“净土法门,别无奇特,但要恳切至诚,无不蒙佛接引,带业往生。”

印光法师在文钞中,还专门讲述了念佛的方法。法师在《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中说:念佛之人,当恭敬至诚,字字句句,心里念得清清楚楚,口里念得清清楚楚。果能如是,纵不能完全了无妄念,然亦不至过甚。多有只图快图多,随口滑读,故无效也。若能摄心,方可谓真念佛人。

印光法师还特别强调念佛之人要具足信愿行,才能够带业往生。法师在《复又真师觉三居士书》中说:又念佛一法,要紧在有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纵未到一心不乱,亦可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若无信愿,纵能心无妄念,亦只是人天福报。以与佛不相应故,固当注重心愿求生西方。

三、印光法师的因果观念

因果报应思想是佛教的基本思想。印光法师在劝人修行净土法门时,特别强调要深信因果。法师认为,一个修行净土法门的人,一定要深信因果,一个人现世所遭遇的或善缘或恶缘,都是受因果规律的支配,不是我们个人意志所能改变的。法师认为,当一个人在遭遇到各种境况之时,应当乐天知命,不要怨天尤人,而应当积极种下善因,将来得善果。法师在《复周群铮居士书五》中说: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汝独不知身为人子,义当从亲之命。又欲为人徒,犹当从师之命。

大师在《普劝爱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减杀业说》一文中说:甚矣近世天灾人祸之频发,而人民死亡之多且惨也。岂天道之不仁哉,实吾人历劫以及现生之恶业感召耳。断无有无因而得果者,亦断无有作善业而得恶果者。但以凡夫知见,不能了知宿世因缘,似乎亦有不当得而得者。若能旷观多劫多生,则凡所受之善恶果报,一一皆如响之应声,影之随形,了无差爽也。

印光法师认为,在大众中提倡因果报应思想,是做好家庭教育,挽回世道人心的最好方法。法师在《石印闺范缘起序》一文中说:是以忧世之士,莫不以提倡因果报应,及家庭教育,为挽世道人心之据。

印光法师不仅在文钞中向弟子讲说因果报应的道理,而且他还以各种因果报应的事例来警示世人。法师说,以牛皮做鼓,并不是因为特别为了做鼓而杀生。大众应当知道,牛被人杀,取牛皮作为鼓,在做佛事之时击打,这对于牛有大利益。五台山的一只人皮鼓,就是因为一个出家人亏空常住的钱财,置私产。死后变为牛耕田来偿债务。等到牛死后,托梦给徒弟。让徒弟剥皮蒙鼓,送到文殊寺,上面书写其名与事,让他们做佛事时击打,则他的业障可以消除。否则,即便是经历沧海桑田的变迁,罪业也无法消除。

印光法师还分别从佛家与儒家的观点分别阐释了因果报应的真实不虚。印光法师在《因果实证序》一文中说: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语依表面看,是说庆殃及余子孙。依实际论,其庆殃归于本人者,当更大于子孙者多多也。……佛经说三世因果,最为详悉,撮要说之,则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做者是。

法师认为,佛家在各种佛教经典中都贯穿了因果报应思想,而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也认为,做善事会有善的果报,做恶事也会有恶的果报。无论是世间的人事,也不管是出世间的修行,都受到因果轮回的制约。

四、印光法师的戒杀放生思想

戒杀放生是佛教的基本宗旨,佛陀在制定五戒时,将不杀生戒作为佛教的基本戒条,认为杀生会造作无量罪过。印光法师认为,作为一个佛教信徒,首先应当不杀生。如果一个人因为口食之欲或为取乐而杀生,必使被杀的生灵生起瞋恨之心,将来你也会遭到被杀或短命的果报。与戒杀相应的是,凡佛教信徒都应当行放生之业。所谓放生是见到生灵被捕捉面临被杀害的处境时,救拔生灵出离险境,得到安乐。放生可培养一个人的慈悲之心,使他们远离诸恶业,另一方面还可以使人得到长寿的果报。与人与己都是有利的。

印光法师认为,我们与一切众生,都在无尽的轮回之中。我们与众生之间在过去世曾经为父母兄弟姐妹儿女,如果杀生,就是杀害自己的六亲眷属,因此,为避免永无止境的冤冤相报,应当戒杀放生。法师在《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中说:良以我与一切众生,皆在轮回之中。从无始来辗转相生,展转相杀。彼固各各皆为我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我亦各各皆为彼之父母兄弟姊妹儿女。彼固频频有恶业力,或于人中,或于异类,受彼杀戮。久经长劫,相生相杀,了无底止。……我今幸承宿世福善,生于人道。固宜解怨释结,戒杀放生。

印光法师还认为,多行戒杀放生之事也是孝亲的一种方式。印光法师认为,戒杀放生不仅能得到诸多善报,同时也是实践孝道的一种方式。《印光法师嘉言录》中援引《梵网经》为例证:“故《梵网戒经》一一皆言应生慈悲心,孝顺心。又云:‘若佛子以慈悲心,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是杀我父母。’因兹凡所修持,皆悉普为法界众生而回向之。则其虑尽未来际,其孝遍诸有情。若以世孝互相校量,则在迹不无欠缺,约本大有余裕矣。惜乎不见此理者,不谓之为妄诞,便谓之为渺茫。”

印光法师依据《梵网经》的论述认为,一个人的六亲眷属,无论是前世父母或多生父母如果不能超脱苦趣,都会在六道当中轮回。因此,一个人如果杀生就有可能杀害的是自己前世的父母或是多生多劫的父母。当我们杀害众生时,会使他们起瞋恨心,形成怨怨相报的恶性循环,将来会因造作恶业遭受更大的苦报。

读《印光法师文钞》有感

在谈及戒杀的同时,印光法师还在与信徒开示时,特别提到放生的目的和意义。法师在《复愚僧居士书》中说:放生一事,原为感发同人戒杀护生之心,实行自己恻隐不忍之念而已。世人多矣,心行各异,纵不能全皆感动,即感动一人,彼一人一生,即少杀若干生命,况不止一人乎。

印光法师认为,放生的目的是为了让一般人都能以恻隐不忍之心,爱护一切生灵。因为,每个人的心态和行为各有不同,他们在对待生命会有不同的观点。如果我们能够感化、发动更多的人来从事放生活动,会使那些本来从事杀业的人受到感染,从而也放弃杀业,放回更多的生灵。

印光法师还在本文中驳斥了一些人关于放生的谬论。有人认为,小鱼被放生之后,会遭到大鱼的捕食,将小鱼放生,即便不被大鱼所食,也有可能被网捕。印光大师认为,这种理论看似有理,实际上是阻止人的善念,助长人的杀业。因为作这种理论的人现世为人,或者目前没有受到杀戮的威胁,所以作这种无礼之说。假使让这个人为鱼儿,当受到杀戮之时,他肯定不会生起这种想法。而是希望有人救其性命,如果没有人救,他就可能被别的动物食用,或者甘愿受戮。印光法师认为,当生灵涂炭时,我们应当尽自己的力量加以救护,而不能妄想过多,错失了救度众生的机会。

《印光法师文钞》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多,比如临终关怀思想、儒释合一思想、为人处世之道、财富观等多方面的内容。我们不但能够感受到印光法师对修行净土法门的真知灼见,而且还能得到很多修行方面的指导。希望能有更多的善信,能够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静下心来研读《印光法师文钞》,相信你会得到更多的收获。